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全面引领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积极顺应变革,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深化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宣布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更体现了我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因此,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深化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高度,深刻领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第二,要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引领人类工业革命以来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等方面的系统性变革,将倒逼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加速产业调整高次化、能源利用去碳化、交通运输电力化、建筑领域节能化、减排倡议市场化等。因此,要深刻分析认识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对能源利用、产业结构、工业发展、交通运输、建筑等重点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牢牢抓住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我国是一个超大型经济体,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我国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GDP至少要达到2万美元,推动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繁重任务。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经历了50年到70年。我国提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间隔期为30年,再考虑到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超百亿吨的年碳排放量以及民生服务需求尚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积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